中国奇特古村落无蚊子生存 无蚊村原因未解之谜
中国奇特古村落无蚊子生存 无蚊村原因未解之谜
乐清市龙西乡庄屋村被冠上“无蚊村”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一时间成为“网红村”。真相究竟如何?昨、前两天,记者再次探访该村。同时,疾控部门的监测结果表明,“无蚊村”并非无蚊,只是相比其他村蚊子较少。至于“无蚊村”称号的由来,龙西乡有关负责人解释:根据该村特点取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当地休闲旅游资源。
1有游客慕名探访遭遇蚊虫叮咬
据市民叶先生反映,他得知“无蚊村”的消息后,前天特地带着朋友驱车前去探访。可让他失望的是,待在该村村口一空地不到10分钟,手臂就被蚊虫叮出五六个包,至于是蚊子还是其他虫子叮咬,他表示没注意。
昨、前两天,记者在庄屋村调查时,也有其他游客反映类似遭遇。台州的张女士说,这个村景色优美,环境干净,进村有时也会被蚊虫叮咬,不过觉得蚊子确实比其他农村少。
在走访中,一些村民坦言,其实“无蚊村”并非没蚊子,而是蚊子相对其他村较少而已,“在杂草丛生、墙角落等地方,蚊子还是有的,不过家里搞干净,蚊子很少见,几乎没有。”
在该村一些杂货店,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有蚊香、花露水等驱蚊用品。有村民称,有些人家里还是会出现蚊子,要购买驱蚊用品的。另外,在该村走访,也发现数户农户家装有防蚊虫的纱窗。
2监测数据显示“无蚊村”蚊子较少
“无蚊村”少蚊也得到疾控部门监测数据的证实。
5月26日,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乐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到庄屋及相隔1公里多、海拔相仿的砩头村,分别选择不同监测点悬挂12盏诱蚊灯进行“蚊密度”监测。
据监测人员称,诱蚊灯可散发模拟人体体味诱捕各类蚊虫。“诱蚊”数小时后,监测人员回收了所有诱蚊灯,对诱捕的蚊虫进行鉴别,作出监测结果。
温州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所所长倪朝荣称,监测结果显示,庄屋村蚊密度为0.17只/灯·小时,砩头村为0.3只/灯·小时。
蚊密度0.17只/灯·小时,到底程度如何?我们不妨拿鹿城区相关数据做比较。
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科工作人员陈志坚说,前不久,他们在辖区选择居民区、医院、公园等10个点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今年5月鹿城区蚊密度为0.5只/灯·小时。另据数据显示,2015年鹿城区全年蚊密度为0.18只/灯·小时。
根据数据比较,今年5月,庄屋村蚊密度只有鹿城区的三分之一,而这个数据跟鹿城区全年(一年四季)蚊密度几乎持平。监测人员表示,数据说明,不管跟城市还是和邻村相比,庄屋村的蚊子确实较少。
3“无蚊村”名称系根据村庄特点而取
既然并非无蚊,那“无蚊村”的名称究竟是如何来的?
对此,庄屋村村委会主任章保材解释,今年1月左右,龙西乡政府要求村里上报村旅游特色,他们就根据村里“罗隐驱蚊”的典故以及村里蚊子确实较少的现状,上报了这一特点,之后该村就被取名为“无蚊村”。
章保材的说法得到龙西乡党委书记陈敏的证实。陈敏称,今年春节前后,他们要求下辖各村根据自身发展上报有关休闲旅游特色,其中庄屋村上报了“少蚊”和拥有“散水崖”景点等特色,经综合考虑后,最后给该村定名为“无蚊村”。其他村也都取了名,比如:北垟村取名为“石斛村”、仙人坦村取名为“石斛一条街”。
陈敏表示,庄屋村不仅少蚊,而且环境优美,村内还有“散水崖”景点,龙西乡决定借“无蚊村”为名将该村打造成避蚊消暑的休闲美丽乡村。
4“无蚊村”少蚊原因还有待查证
既然疾控部门监测“无蚊村”确实少蚊,那少蚊原因何在?就此,疾控监测人员表示,这目前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不过,陈敏表示,这可能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该村水源流动几乎没有死水、农田远离村庄等因素有关。
乐清市教育局生物教研员张豪较早就开始关注庄屋村少蚊现象,他分析:“庄屋村周围都是高山,海拔在100米左右,相对其他村要高一些,昼夜温差较大不利蚊子生长。此外,经过该村的溪流湍急且水质纯净清冽,也不利蚊子幼虫生存。”
温州医科大学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昆虫化学生态学博士万新龙称,庄屋村少蚊现象可能是由于该村周边种植了某种植物吸引了蚊子,导致庄屋村村内的蚊子数量和树林里的蚊子数量差距较大,但具体原因还应深入研究才能下定论。
